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幕徐开(8)

类别:历史军事 作者:天涯逍遥字数:1609更新时间:25/10/22 23:25:53
    在楚凌的内心深处,大虞是不完美的,每每在他推动大局前行下,使得一些积弊得以被解决,按着正常的逻辑,应是沿着该势继续向前迈进,力争解决所滋其他积弊。

    但偏是在此等态势下,大虞必会有新的麻烦出现,从而导致新的风波出现,而在这之下会有一些人推波助澜,以避免这股大势不断向前碾压,这在无形中给大虞带来很大压力及困境。

    毕竟改变来之不易,但是想要毁坏却很容易。

    楚凌没有因为这些就气恼过愤怒过,继而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平推,在楚凌看来恰是这种不完美,方能体现出大虞的真实。

    作为国祚传承数十载的国朝,大虞统治历经三帝已渐入人心,出现任何事情都是不显奇怪的。

    也是这样才让这个时代显得非比寻常。

    将思维与眼界拉大,不仅是盯着大虞一方,还将目光投向北虏、西川、南诏等强敌的身上,这个时代就是一个荡气回肠的大争之世!!

    问题是解决不完的,尤其是对一个国朝而言,就更是这样了,往往旧的问题刚有眉目,解决一些了,不等你喘口气呢,新的问题就出现了,统治追求的不是绝对,而是相对,只要能确保统治能保持运转趋势,比其他国朝所遇问题要少,不至于说陷入内忧外患的绝境下,那么这就是很好的存在了。

    虞宫,大兴殿。

    端坐于龙椅的楚凌,双手按在御案上,面无表情的盯着眼前所摆舆图,而在旁站着隶属秘书省的兰台、武阁两处大臣。

    “陛下,经过兰台的细致整理,加上有司秘传回的情报,东吁叛逆在所窃之地,组成的构架是整体效仿我朝的。”

    兰台主官秦至白表情严肃的禀明情况,“除却周钊所在周氏,母族卢氏,妻族郑氏外,还有十一氏,于东吁叛逆中是有影响力的,特别是东吁叛逆伪设要职,俱被这十四族所把持着。”

    “也是这样,使得东吁叛逆内耗严重,争斗更是激烈异常,贼相周钊能够在朝把持大权,除却与本族,母族,妻族密不可分外,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,即……”

    听着秦至白讲述的,楚凌的手指不时敲击御案。

    那没有喜悲之色的面庞,让聚在此的诸臣,没有一个有丝毫放松的。

    知己知彼百战百胜。

    既然是要跟东吁叛逆打,且是要一战镇灭东吁叛逆,使得被窃疆域彻底回归大虞统治下,楚凌就必须掌握东吁叛逆的所有情报。

    只有了解对手的真实情况,才有可能找寻到一击必杀的办法。

    ‘真要没有掌权亲政的话,今日之东吁叛逆,就是大虞必将走的路。’可听着大臣讲述的种种,楚凌心底是有感触的。

    想当初,他要是没有想法,没有用实际行动去将逸散的皇权聚拢,即便没有被废除掉,只怕大虞中枢的格局,就会朝权臣当道倾斜了。

    这会给大虞带来什么,是谁都说不好的事。

    “尽管在贼相周钊掌握大权下,但来自其他势力的反扑与算计,就从没有停止过。”秦至白继续讲着。

    “在这期间,东吁贼相周钊多次兴起大案,使得一批批反对他的人或被罢免职务,或被逮捕严审,或被处决,不过周钊只确保了一个相对平稳的趋势。”

    “哪怕是在这过程中,周钊提拔了一批将校,控制住近乎半数的叛军,但是……”讲这些的时候,秦至白心中是有感慨的。

    如果今上没有解决掉一些人,那么大虞只怕就是朝此趋势倾斜的。

    有此想法的还不止秦至白一人,在场的兰台、武阁大臣,心中或多或少都是有此想法与感触的。

    也是这样,使得他们务必庆幸。

    庆幸大虞还好没有这样。

    真要这样的话,那无疑是一场浩劫啊。

    “这样一个没有向心力,凝聚力的叛逆势力,真要是遇到规模强劲的围剿,论及组织与动员,根本就发挥不出优势来。”

    而在这等境遇下,楚凌缓缓开口道:“东吁叛逆,跟先前比起来,那差的不止是一星半点儿。”

    “如果没有外部出现的变化,继而使我朝无法集结有效兵力,对其展开猛攻,这样的势力,根本就不是我朝的对手!!”

    “陛下英明!!”

    大殿内响起迎合声。

    其实在此之前,大虞不是没有机会灭掉东吁,甚至有几次都要实现了,但或因内部的原因,外部的变局,导致这样的事没有能实现。

    今下这一机会,再一次摆在了大虞面前,就看大虞要如何把握,又如何去巧妙破局,如果不能解决这些实际性问题,那么一切就又回到了原点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