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94章 父亲的秘密
类别:
历史军事
作者:
一堆茶字数:2916更新时间:25/10/27 02:06:16
谈话不欢而散,李承乾带着李觉回来,正准备睡下,李觉又来了,十分熟稔的去钻父亲被窝。
“阿耶,我睡不着。”
李承乾揉揉眼睛,扒拉着儿子过来,偶尔失个眠,太正常了,只要不是天天失眠,问题都不大。
“今日同你阿翁聊了些什么,这么开心,觉都睡不着了。”
李觉沉默片刻,说起来了他提到父亲梦中惊醒说的话,又道:“我说完之后,阿翁就叹气了。还说‘人对得不到的人或物充满了执念,可真当唾手可得的时候,又陷在过往,不愿意放下曾经,所以终其一生都在遗憾。’我觉得怪怪的,似乎是同父亲有关,又不敢多问。阿耶,我是不是给你惹祸了?”
怪不得皇帝说话阴阳怪气,突然搁那儿给他洗脑,原来症结出在这里,皇帝以为他还在奢求父子之情,真是天大的误会,他是梦中梦到另一个承乾,开导另一个承乾的话。
“穆穆,我和你阿翁之间的关系,你看得出一二,只要你开心,我们也愿意为你作出让步,可阿耶希望,你不要掺和这些事情。你是个聪明孩子,早知道,难得糊涂,才是人生的常态。”
李觉点点头,又问:“难得糊涂是什么意思?”
李承乾尴尬一笑:“穆穆,没听懂你点什么头?”
李觉道:“点头的意思,是我会记住阿耶的教诲,不是我懂了阿耶的意思。”
“难得糊涂的意思,就是有些事情看破了不说破,只当自己不知道。”
李觉又问:“那么,哪些事情,我该看破不说破?”
“比如说我跟你阿翁的关系,说破了受伤害的只会是所有人。”
李觉靠在父亲的怀里,又补充了一句:“再比如,阿耶对阿兄那一份隐匿在疏离之中,醇厚深沉的情义?”
李承乾:……
“穆穆,阿耶会尽量疼爱你的。你,你母亲,还有你阿兄,你们三个人于我而言,有着不一样的意义。”
李觉又问:“那三郎和四郎呢?”
李承乾轻笑:“他们是我的孩子,可他们同你和你阿兄,是不一样的。”
“阿耶有秘密,是我不能知道的秘密。”
李承乾拍拍儿子背心:“你现在太小了,等你长大了,我会告诉你,我的秘密。”
李觉轻轻点头,身子朝前拱了拱,在父亲脸上“吧唧”了一口:“我很想知道我和阿兄还有阿娘,为什么是阿耶心里特殊的存在。
不过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秘密。我只要阿耶活的开心快乐,如果阿耶的秘密说出来,阿耶会不快乐,那阿耶就不说,我也不要知道。”
李承乾紧紧抱着李觉,轻轻拍抚着小孩儿背心,温声开口:“穆穆,阿耶的好孩子,睡吧!”
“失眠”的李觉,不一会儿就睡熟了,李承乾轻笑摇头,相信四五岁的孩子会失眠,还不如相信他是秦始皇。
因为一个误会,李世民对李承乾都热络了许多,弄得李承乾尴尬的不行,也不好直接兜头一盆冷水泼给皇帝,揭领导的短,领导恼羞成怒可不是好玩儿的。
不过,朝中毕竟有诸多琐事,李世民是个皇帝,不可能随时盯着李承乾,吃过几次闭门羹过后,也就懒得继续盯着李承乾了。
五月初,端午刚过,长安也闷热起来了,太子妃苏氏在这个时节生产,如愿生下一个女儿,凑成了个“好”字。
李承乾第一时间递上了请求批假的奏疏,李世民气极反笑,忍不住同张阿难吐槽:“你说咱们太子,等这一天,等了多久了?”
张阿难捧了一盏茶给皇帝,笑呵呵的回了一句:“有陛下做擎天之柱,太子殿下自然随性。太子殿下嘴上不说,心里头是知道陛下恩德的。”
李世民轻笑,沾了墨在奏疏上落了一个“着”字,又道:“依照规矩,太子之女封郡主,亲王之女为县主。这是太子的第一个女儿,朕这个祖父不能小气。”
张阿难道:“太子已经有了四子,如今添了一位郡主,儿女双全,是天家的大喜事。”
李世民思索片刻,问道:“太子的子嗣还是太少了,阿难,你说朕要不要再赐他几个侍妾?”
张阿难表示,这种事情问他一个内侍,多少有些多余。
“多几个美人,好开枝散叶,绵延子嗣,陛下的好意,太子殿下必定会欢喜的。”
李世民哈哈一笑,对张阿难道:“你错了,阿难,承乾他并不喜欢后院儿有太多的女人。要朕来说,克明生杜荷,怎么没把他生成个姑娘?杜荷要是个姑娘,我就聘了他给承乾做太子妃。”
张阿难想笑又不敢笑,只能憋着:“若杜刺史真是女子,那就是:天家迎冢妇,莱国公嫁女,明君与功臣结秦晋之好,必会成为一段佳话。”
“之前朕挑出的二十四位肱骨重臣,绘肖像在凌烟阁,此事办的如何?”
张阿难道:“早已经妥当,陛下可要去凌烟阁?”
“不急,看时间,皇太孙该下课了,你去弘文馆叫他过来,朕想带他一起去凌烟阁。”
皇帝这是不遗余力的要为皇太孙谋划,张阿难心中觉得不妥,这样越过太子抬举皇太孙,会不会惹来太子的不快?皇太孙若不能得未来君上宠爱,想走到最后分明痴人说梦,
不过,张阿难最后还是三缄其口,就像当年皇帝盛宠魏王,对皇帝说了也是白说,魏王一句话,三省长官都得被训。他一个内臣,就更不敢多嘴了。
=====正文字数够了,分享一下看书的心得,最近看动漫《师兄啊师兄》,又勾起了我对《封神演义》的兴趣,看纸质版《封神演义》的时候,我上六年级或者初一,那个时候刘德凯主演封神榜热播。
年代久远,《封神演义》的大概剧情早就忘了,现在是上班整理资料的时候听书《封神演义》发现我以前都没注意到的好多小细节=====
《封神演义》签发封神榜地点在碧游宫,原著里西方二圣跟鸿均没啥关系。鸿钧把签发地点放在碧游宫,就差没直接说,就是天道针对你们截教,都脑袋清楚点儿,没事儿别出去瞎转悠,苟到最后就是赢家,不听话的小心上封神榜,到时候师祖我也保不住你们。
不过截教那群弟子真的不知道啥情况,从闻太师亲征西岐开始,一个个跟下了降头一样,上赶着去送死。先是赵公明,后面是三霄,甚至通天教主亲自下场。
大家真的误会元始天尊了,封神原著,元始天尊脾气可以说是最好的,每次出场都是先劝,劝不住了才动手。《封神演义》里杀心最重的是太上老君,每次出场,压根儿不带劝一下师侄,直接就是一个字杀。
截教第一个下山的重量级人物赵公明,第一个回合他打死了姜子牙,燃灯过来救了姜子牙之后跟赵公明碰面,就跟他说,签封神榜就在你碧游宫,事情的严重性你知道,你现在掺和进来,要上封神榜的,赶紧回去,到此为止了,赵公明没听最后死了。
破九曲黄河阵的时候,元始天尊看到十二金仙遭劫,也没有怪三霄,只是说门下该有这么一劫,你们撤阵回山,师伯我当什么都没发生过。最后三霄没听,被杀了,但跟着搞事情的彩云仙子和菡萏仙及时收手,就逃过一劫了。
我听了好几天的感觉就是,鸿钧压根儿就不想徒孙上封神榜,如果截教不下山。封神榜最后的结果,这一堆人跟杨戬他们一样肉身成圣封神。
封神榜上的神位,估计大部分就是商周之战死伤的凡人,伯邑考、飞镰,恶来,比干这些都不算三教弟子,但最后都被封神。
洪荒流小说,将元始天尊、女娲、太清、鸿钧的形象一直在污名化,去看《封神演义》原著,真的不存在算计通天教主和纣王。
女娲宫进香,纣王羞辱女娲,女娲要去教训纣王的时候,掐算成汤也就28年国祚。有没有掺和,28年之后,周都会灭商。
只是说,恰逢此时,天庭扩编,鸿钧他们想的大概是,刚好人间改朝换代,那就捞几个凡人上天庭做神仙,忽悠一下昊天上帝,免得自家弟子被霍霍。
书中阐教遇到截教人,姜子牙和燃灯都先说封神榜的危险性,让他们回去,别瞎掺和这事儿,到时候害了自己,截教这群人在原书就是一个字狂,狂到不知天高地厚的狂。
截教弟子面对太上元始的时候,不下拜,口出狂言,但你看阐教弟子见了通天教主,毕恭毕敬的守着规矩。抛开洪荒流小说,单论《封神演义》,截教那堆弟子,除了石矶娘娘,其他的真死的不冤,纯作死。
有人可能会说,阐教对截教痛下杀手,问题是你不杀对方,对方就要杀了你,双方交手,必然有一方要死,然后上封神榜。生死抉择,当然先顾着自己了。